LED灯具有节能 、绿色环保 、寿命长等特点 ,被公认为是照明史上继白炽灯 、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照明光源的革命 。
近几年来 ,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 ,LED灯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,但市场上相关产品鱼龙混杂的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省质监局昨天(15日)发布的《2014年第一季度LED照明产品质量分析报告》显示 ,LED灯总体抽检合格率仅60% 。
抽检百余批次 ,LED灯总体
本次共抽检103批次LED照明产品 ,包括LED道路灯具 、投光灯 、隧道灯 、筒灯 、天花灯 、吸顶灯 、工矿灯 、球泡灯等室内 、室外照明产品 ,总体合格率仅60% 。其中 ,江苏企业生产领域的产品抽检53批次 ,合格47批次 ,合格率88.7% ;但流通领域来自全国各地的产品抽检50批次,合格15批次 ,合格率只有30% 。这表明 ,江苏地产的LED灯质量明显高于外地 。
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涉及电磁兼容性 、光生物安全等 。其中,电磁兼容性不合格将会导致LED灯出现不能正常工作 、使用寿命缩短 、烧毁等故障 。被抽检的103批次中 ,有41批次都是电磁兼容性不合格 。
光生物安全通常指照明产品(非激光类产品)是否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。LED光谱中一般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 ,但其中的蓝光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对人的视网神经产生伤害 。光危害等级分为4类 ,0类为无危险 ,1类为低危险,2类为中度危险 ,3类为高危险 。本次抽检中,共有5批次LED灯存在1类蓝光危害 。
部分厂家为打“价格战”牺牲质量
为何流通领域LED灯抽检合格率如此之低 ?
“主要是目前这个市场太乱了 。”江苏省照明学会副理事长 、南京LED产业领军企业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鸣坦言 ,目前LED灯市场的价格战打得太凶 ,以至于大部分产品为了追求低价,无法达到国家标准 。
已研发生产LED照明用具近十年的周鸣 ,把目前市场上的LED灯分为三类:一是价低质次的“劣质品” ,用很差的零配件在小作坊组装 ,外观粗糙 ,光源和寿命都达不到基本要求 ,主要销售渠道是网上商城和一些批发大市场;二是所谓的“可靠品” ,消费者使用时也感觉不到什么差异 ,但实际上一些关键指标离国家标准还有一些距离 ;三是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“标准品” ,但这类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 。
“质量不同 ,成本和售价自然也很悬殊 ,但在市场上 ,多数普通消费者通常只愿意选便宜的 。”周鸣以3W的LED球泡灯举例说 ,第一类每只2—3元就能买到 ;第二类每只6—10元不等 ,也是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 ;第三类每只则要14—20元。
据了解 ,目前一些小作坊生产的“劣质品”以低价占领了一部分市场 ,即便是正规厂家 ,为了追求产品的市场占有量 ,也往往会在市场上主推有价格优势的“可靠品” ,品质最好的“标准品”因为价格问题“曲高和寡” ,反而占不到市场的主流 。